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公孙衍做过秦国大良造,为什么后来一生的政治生涯都在反秦、抗秦?

公孙衍做过秦国大良造,为什么后来一生的政治生涯都在反秦、抗秦?

战国时期商鞅、公孙衍、张仪这些人,都是所谓“国际主义战士“,而不是屈原这样的”爱国者“。对于屈原来说,楚国用他他就尽力而为,楚不用他,他也要为楚而死。商鞅、公孙衍这些人就不一样了,商鞅是卫国人,但他从来没想过为卫国而死;公孙衍和张仪都是魏国人,如果说卫国太小,没有成为强国的可能,那么魏国在战国初期已经是天下第一,公孙衍和张仪如果是”爱国人士“,完全应该为了魏国的强大而尽心尽力,然而事实,并没有。

(真实的历史上,公孙衍才是张仪最大的对手,苏秦并不是)

从史记来看,公孙衍的第一选择是秦国。张仪曾打算先去赵国,但最终的第一选择也是秦国。不约而同的是,他们都没有选择自己的祖国魏国。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这些说客而言,其实最合适的岗位,就是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只不过当时没有而已。

公孙衍来到秦国之后,恰逢商鞅被杀,秦国政坛出现了一个空缺,他凭借自己的口舌之能,居然一举说服了秦惠文王,获得秦国最高官职大良造,实际上也就是秦的相国。

而此时,公孙衍为秦国制定的首要打击对象,就是自己的祖国魏国。当时秦魏两国还在争夺所谓河西之地,这里其实是天下的要害之地,魏得河西则足以制秦,而秦得河西则足以问天下。而公孙衍指挥秦军作战的结果,就是完全夺取河西,而失去河西的魏国,彻底从一个有资格问鼎天下的一等强国,沦落为一个失意落魄的二等国。

按照公孙衍的计划,此时魏国已经丧失元气,秦国就没必要紧追不放,而可以把侵略方向转向其它国度。尤其是当时的秦国,背后还有诸如义渠这样的潜在对手,秦国完全应该先稳定根本,再转头向东。

然而公孙衍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同样来自魏国的说客,这便抓住了他的破绽,一举夺权!此人便是张仪。

张仪告诉秦王,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公孙衍让秦国调头向西,实在是误国之举,说到底,其实就是因为他自己是魏国人,所以不希望秦灭魏——按照这个逻辑,公孙衍就是一个顾私利而忘公义的小人,他没有资格做秦国之相。

张仪的话听上去很有道理,却有一个很大的破绽,因为当时的义渠,确实是秦国后方的一大威胁。公孙衍让秦国先稳定根本,再图东举,其实是更为正确的主张。后来,秦国正是困于义渠的扰乱,不得不暂缓向东,秦惠文王的女人芈八子(即芈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惜与义渠王勾搭,用自己的肉体,这才得到了秦对义渠的最后胜利。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芈八子这样的辣手女人出现,秦国将长期陷入东方五国与西方义渠的联合攻击之下,两线作战,要实现统一,将花费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切,在公孙衍的计划中,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然后公孙衍想不到的是,这样的完美方案,却被一个叫张仪的人给破坏了。随后,他更失去了秦国宰相的位置。

怎么办?

公孙衍怒了,他这就调换立场,从一个秦一统天下计划的拟订者,转身成为五国联合反秦的组合者,甚至他还曾与义渠君在魏国见面,他告诉义渠君,秦国和东方各国交战时,就会奉上重礼讨好义渠;与各国和平时,就会掠夺义渠。他希望义渠国君警惕这一点,不要被秦国所蒙蔽。

事实完全被公孙衍料准,稍后秦国进攻韩国之际,就害怕义渠袭击,特意献上“文绣千匹、好女百人”与义渠修好。义渠君此时便想起了公孙衍当初的预言,立即派兵袭击秦国,获得大胜。

(电视剧《芈月传》,把丧命在美人计之下的义渠君,描绘成一个情种,也是醉了!)

可惜的是,时势并不如公孙衍所预料的那样,最终魏国还是向秦屈服,义渠君也丧命在芈八子的美人计下,甚至公孙衍自己,也难以逃脱魏国的内讧,被杀!

虽然如此,公孙衍的见识,仍堪称战国一流谋略大师。

公孙衍很倒霉,生前和张仪是死对头,政治主张得不到实现,死后功劳又大部分归了苏秦。

其实,公孙衍是合纵创始人,张仪是连横创始人。两人的影响力用当时人的话来评价最合适: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我们先来看看公孙衍都做了什么?

为秦国收复河西之地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秦惠文王继位后,为了立威也为了给贵族们一个交代,商鞅被处以五马分尸。后来,秦惠文王找到了魏国的公孙衍做大良造。

公孙衍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后,第一件事就是攻打自己的祖国魏国,为秦国夺取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对秦国和魏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历来都成为两国的必争之地,今天成了秦国的,明天又被魏国夺取。

公元前409年,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并设西河郡。以后秦国再攻,一直没有攻下来,到了公元前333年,公孙衍为秦国大良造,率军攻打魏国,誓要夺取河西之地。

公孙衍第一次攻打魏国,很顺利的就赢了,魏国割让阴晋之地,秦国向东的门户开始打开,之后,公孙衍继续东进,进攻河西要塞,斩杀八万魏军,魏军将领龙贾被俘,魏惠王不得不把整个河西之地都割给了秦国。

公孙衍为秦国立了一大功。

合纵攻秦

倘若秦国乘胜继续东进,魏国危已,魏惠王派人用重金贿赂公孙衍,希望秦国不要再攻打魏国,于是公孙衍就劝说秦惠文王攻打西戎。

公孙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使得公孙衍后来走上了与以前截然相反的道路。

公孙衍生命里注定的对手出现了,他就是张仪,张仪对秦惠文王说现在正是攻打魏国的好时机,公孙衍收受贿赂想放过魏国,魏国一旦获得喘息的机会,肯定又是秦国的一大劲敌。

秦惠文王一寻思确实如此,就重用了张仪,疏远了公孙衍。

公孙衍不得不离开了秦国,回到魏国做了将军,面对强秦,公孙衍首创合众弱以攻强秦的策略,联合齐国攻打赵国,然后欲促成齐楚魏结盟,但张仪知道后,进行破坏,先攻打魏国,又积极拉拢齐楚,致使公孙衍的合纵三国的目的失败。

五国相王

公元前323年,在张仪连横策略下,秦齐楚相会欲商量结盟以攻打魏国。为了达到合纵目的对抗连横,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即魏国、赵国、韩国、燕国和中山国五国互相承认对方称王,此举抬高了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的地位(魏韩早已称王),但这次事件遭到了秦齐楚等大国的一致反对。

齐楚秦分别出手阻挠五国结盟,最后五国不欢而散。

五国伐秦

这次合纵的失败,直接导致张仪成了魏国的宰相,但公孙衍不甘心失败,终于在319年,魏国驱逐张仪,公孙衍成为魏国宰相,举起了合纵大旗,这次的五国为:韩、赵、魏、燕、楚。五国组成五国联军攻打秦国。

但五国并不同心,各有各的考量,各有各的小算盘,实际出兵攻打秦国的只有韩赵魏,即便这三个国家,到了函谷关,一面对秦军,便瞬间溃散,根本就是不堪一击,魏国再次依附秦国,五国伐秦彻底失败。

而在遥远的秦国的西北部,义渠国却取得了对秦作战的胜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安慰了公孙衍饱经沧桑的心。

指点义渠

义渠国位于秦国的西北部,虽不算强大,却一直没有被秦国灭掉,并时不时跑出来骚扰一下秦国,秦国深以为患。

义渠君有次去了魏国,公孙衍请求面见义渠君,对他说:“如果秦国和东方各国有战事,秦国就会笼络义渠;如果秦国和东方没有战事,就会掠夺义渠。”

义渠君将公孙衍的话记在了心里,后来秦国面对东方五国的攻打,害怕腹背受敌,就给义渠送去了大量的绸缎、美女。义渠君会意,直到攻打秦国的机会来了,就领兵攻打秦国,果然收服了部分土地。

五国伐秦的失败,使得公孙衍被排挤出魏国。又去了韩国做相,继续他的合纵抗秦,然而东方六国,目光短浅,始终做不到真正的贯彻公孙衍的主张。公孙衍注定会失败。

公孙衍曾在秦国做大良造,为秦国夺下河西之地,却又收受魏国贿赂,断了在秦国的政治生涯,后来到了魏国,致力于合纵抗秦。

他抗秦并非出于报私仇,而是出于政治考量: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合纵抗秦的策略凝聚力他的心血。

出人头地,功成名就。

战国时期崛起的士之一族,没有祖国的概念,他们只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争得一方君主的信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从而功成名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9533.html

政治,张仪,河西,商鞅,一生,大良造,秦国,魏国,义渠,生涯,故事传记,张仪,义渠君,秦国,公孙衍,魏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张仪,河西,商鞅,一生,大良造,秦国,魏国,义渠,生涯,故事传记,张仪,义渠君,秦国,公孙衍,魏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张仪,河西,商鞅,一生,大良造,秦国,魏国,义渠,生涯,故事传记,张仪,义渠君,秦国,公孙衍,魏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