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要说地理位置好,人口最多,辖区面积最大的国家,那就不得不提楚国;其实楚国的地盘是非常的好,虽说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在中原,但楚国位置既有长江天险阻挡,又有连绵不断的平原耕地,并且人口基数还不少,东边的盐田也是不次于齐国。
楚国的地形可比秦国好多了,楚国北方的敌人魏国、齐国、秦国、韩国这几个国家根本威胁不了楚国,而南方的蛮夷小打小闹根本拿楚国没一点办法,反观秦国北方有强大的少数民族,西边又是一望无际的荒地,所有说楚国要说地理那是比秦国好多了,那么为什么楚国一盘好棋下的稀巴烂。
楚国位置偏南舒适地区,百姓不好战
楚国不强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人民,楚国不像是秦国那样,偏僻荒地的土地,人民为了出路拼命地建设和发展;而楚国完全相反,气候非常湿润适宜,土地非常好,楚国人不仅吃喝不愁,还非常的喜欢享受,楚辞为什么闻名于战国时期?那就是因为楚国人就是典型的南方文人骚客的那种浪漫主义思想,对于战争是深恶痛绝,所有楚国其实对外用兵还真不多,比起首霸的魏国,魏国用兵是相当的多,这楚国无法与之相比。
百姓们相对丰衣足食,不好战,不崇尚武力,直接导致了国家募兵的困难,楚王为了凑三十万大军都用了几个月时间才募到,而这不是因为人少,楚国的人非常多,生活好了就爱惜生命,典型的小民主义者;百姓们贪生怕死,这和秦国军队的舍生忘死完全不同。
并且楚国的军事制度还有很多的漏洞,比如如果战士战死,该如何照顾其后人,楚国军事制度里对这一条标注的非常磨砺两可,这也给许多地方官漏洞钻,既能省下一笔钱,又有法可依,所以说楚国的官员也是腐败极为严重的国家,国家百姓怕死,官员腐败,军队没战斗力,这也是楚国最开始连魏国都打不赢的原因。
楚国国君太过偏安主义,佛系治国
不知道为什么,我国古代只要是南方或者江南地区的政权,其统治者大多数都是那种偏安无争的思想,从未想过一统天下,楚国的几十代帝王,还真没几个有统一天下的雄心,除了个别几个还努力一些,但活得不长,儿子们又没老爹这个志向,比来比去,楚国人就比较佛系,楚国国君自立为王,与周天子并称,起码在名声上得到了最高荣誉,独霸南蛮,不思进取。
但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楚国灭了吴国、越国这两个大国;而楚国吞并吴越两国,大家知道原因是什么吗?真的是靠强大的军队吞并的吗?不是,而是吴越两国长期的僵持后,两国也开始佛系,就希望保持这种状态,你不惹我,我不惹你,两国关起门来过日子。
楚国大军到了越国门口,越国开始还以为吴国不讲信用,当看到楚国的军旗后,越国没抵抗多久就投降了,而都吴国还遭遇了一点抵抗,不过吴国的抵抗那都不叫打仗了,吴人不敢卖命,弓箭手射击软趴趴的,步兵们冲一波就赶紧逃跑,根本溃不成军,就这样吴越被楚国吞并了,楚国拥有最广阔的土地,这就楚国的巅峰时期。
而这时候的秦国早就偷偷把巴蜀两国给打下来了,秦人是最具有眼光的民族,他们早就发现巴蜀这两国才是真正的肥羊,当秦国把巴蜀之地拿下后,不仅在地缘战略上俯瞰山东六国,并且这里还成为秦国主要农业产区,后来成为极其重要的后勤资源保障基地,更重要的是秦国可以直接威胁到楚国了。
但楚国俨然没有意识到这种战略上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流逝,楚国贵族阶层渐渐的被楚国一片祥和的好风光给弄的佛系了,楚国就开始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楚国国君的极为偏安思想,也直接给下面带错了信号,当秦国再度提出秦楚联姻时,楚国国君更是飘飘然了;我们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楚国决策阶层都是这样的状态,那么中下层的官员和将领谁会卖命啊?一来二去直接让楚国军备给降低了。
面对大敌,楚国的妥协为亡国而铺垫
楚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撇开周天子,自立为王,凭着强大的实力,与中原霸主晋国展开了近百年的争霸拉锯战,对于秦国来说,楚国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凭楚国的实力是可以不费力气灭掉秦国的;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又夺得巴蜀、关中地区后,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楚国人也是真心的窝囊,明明知道了隔壁秦国已经发展非常强大了,还是傻乎乎的认为以楚国之力秦国蹦跶不起来,这就带来了极大的后果——轻敌,导致楚国一直被秦国牵着鼻子走,那么战国时期,秦国侵略楚国是从哪里开始?我们先往前捋捋。
当秦国打巴蜀时,楚国一直认为巴蜀那种地方根本不可能打到楚国的土地,插上翅膀都飞不到楚国来,楚国重兵囤积在北部,而西部的军队极少;后来秦国真的打进来了,还占领了楚国人口最多的汉江流域城市,这一打直接给楚国打懵圈了,他们一直没搞懂秦国究竟从哪来?
楚国当无奈割据了被占地区,这也意味着楚国的战略优势荡然无存,秦国目标性很强,那就是夺取楚国的门户和人口地区,楚国国君对秦国在战略上的误判,使得秦楚实力发生逆转,这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遭遇失败的楚国,开始国君还不服气,带兵继续讨伐秦国,直接被秦国打的屁滚尿流,打不赢吧!那你就好好的韬光养晦,可是楚国的国君非要联合诸侯讨伐秦国,这就有了被秦国大败的六国联军,这时,六国联军已经意识到秦国的实力成长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六合之力都抵挡不了秦军虎狼之师。
面对秦国的强大,楚国该怎么办?
其实楚国还有时间效仿越国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地进行改革发展,以待时机;但楚国的后面国君一个比一个昏庸,楚怀王前半场还算英明,但后半场就是不折不扣的昏庸之君,并且统治了楚国数十年,楚国就是在楚怀王后期由盛及衰的。
楚国实行的制度类似于周王朝的分封制,他实行的是分治制度,国家大部分权力都掌握的贵族的手中,一个大贵族相当于小诸侯国,这种体制对变法改革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变法首先要剥离的是贵族的利益,往往变法还没全面展开,变法实施者就被贵族害死了,吴起就是一个例子。
当楚国的最后救命稻草屈原,被秦国怂恿楚国奸臣给害死了,可以说屈原一死,楚国最后的改革家都没了,而这时候的楚国国君还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欢快度日子,当被张仪忽悠一通后,楚国不仅丢失了土地,连楚王都被秦国囚禁了,并且楚国背信弃义,得罪了原是盟友的齐国,这样的楚国,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从此失去独自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当秦王嬴政听说楚王的消息后,哈哈大笑直接下令灭掉了楚国;楚国的军队直接被击败,而最可歌可泣的是楚国的老百姓,楚国的老百姓明显比贵族们更有血性,秦国原本认为没有多大的损耗就可以占据楚国,但后来楚国的老百姓奋起防抗,直接给秦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不过楚国百姓的后果就是被屠杀,据说楚地被杀十室九空,楚国历经了多少年元气都还没恢复。
综述
楚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是霸主强国,当老对手强大的晋国被分为韩国、魏国、赵国后,按理来说,楚国和齐国实力是最强的,条件是最好的,最有希望统一六国的,进入战国时代,魏国经过李悝变法成首霸后,齐国与秦国将魏国从霸主宝座拉下来,这时楚国还是有机会称霸的;当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之战,相持战时,楚国是可以从中渔翁得利的,然而,楚国却错过了种种机会,最终被秦国灭亡。
可以说,楚国的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原因纵然是多方面的,楚国位于鱼米之乡,地理位置好,气候好,地大物博,楚王失去进取心,安于现状,而楚人缺乏好战尚武精神,这是其中原因之一,还有楚国实行的分治制度,各大贵族为了自己利益而安于现状,不愿意变法,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但笔者认为
,不能从客观条件找理由,秦国的客观条件远不如楚国,秦国所实行的制度也是后期才选择的,是君主强力推行的,所以笔者认为,楚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绝大部分要归因于楚国的国君。
跟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相比,楚国国君相差甚远,楚国变法推行不下去,也跟楚国国君意志力不坚强有关,而楚国失去了众多的人才,以及失败的人才策略,这些都与其君主有关;我们都知道,楚国立国之艰辛,筚路蓝缕,如果楚国能够不忘初心,也不会有秦国的肆无忌惮,或许历史即将改变。
参考文献:《汉书》、《左传》、《资治通鉴》、《史记》、《吕氏春秋》、《战国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