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后派兵守函谷关,不久项羽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到达新丰鸿门 (今陕西西安东北)。迫于形势,经项羽叔父项伯调解,刘邦到鸿门与项羽见面。宴会上,范增命项庄舞剑,欲乘机刺杀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以身掩护刘邦。危急时刻,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刘邦方得以乘隙脱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关于“鸿门宴”的过程,《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的很生动具体,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翻《史记》。
刘邦明知道有危险还不得不去鸿门见项羽, 是接受了张良和项伯的建议,因为前去可以消除刘邦与项羽之间的隔阂,为自己“遣将守关”的行为进行辩解和说明,从而改变项羽“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的看法,以取得项羽的谅解和信任,打消项羽的敌对情绪。
后人再读“鸿门宴”这个故事时,不禁唏嘘。一场“鸿门宴”对刘邦来说是人生最大的一次危险,幸好侥幸逃脱。而对于项羽来说,骄傲自大,缺少敏感头脑而又不听谋士的建议没有杀刘邦,绝对是一个错误性决定,从此埋下了祸根,成为人生从辉煌滑向末路的起点,最后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被迫自刎乌江。
一场“鸿门宴”,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是不想杀,还是不能杀?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是一个多重性格并存的多侧面人物,他整体复杂的性格由多个矛盾对立面组成。项羽所处时代背景的宏观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命运,但真正决定命运发展方向的是内化为人物性格特征,并外化为行为准则的三重心理人格: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矛盾与冲突中,而占主导地位的人格则决定了项羽命运的最终走向。
人人都说项羽残暴,但项羽杀人是有选择的,只要是阻挡他灭秦兴楚的复仇事业和雄霸天下的壮志的人,无论贵贱,无论强弱,无论老少,他都毫不心慈手软,彻底予以毁灭。
这种性格是在复仇的环境下养成的。身为楚国贵族后人的项羽,无法接受被灭国的残酷现实,心中一直燃烧着复仇的火焰。祖父项燕为楚战死,楚国虽灭,但项氏家族复国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强烈的复仇怒火与个人野心相结合,项羽始终在为复仇与称霸两个人生目标战斗,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这两个目标支配下实施的。
从陈涉吴广起义,项羽在叔父项梁的安排下,杀死会稽郡守及府中反抗的兵士,开始了雄心勃勃、叱咤疆场的一生。在抗秦事业到了最危急的关头,项羽果断地杀掉宋义,排除了进军的障碍,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奠定了灭秦的最坚实基础。“鸿门宴”发生的时候,秦患未除,项羽深思熟虑后认为目前仍需要刘邦的配合,如果轻易杀了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恐慌,造成抗秦联盟的破灭。再加上项伯的撮合和刘邦降贵纡尊的登门谢罪,项羽终于放弃杀刘邦的打算。
人人都说项羽目光短浅,但项羽没能识破刘邦,只能证明流氓刘邦的本色出演十分的到位。碰上这样一个流氓型的刘邦,贵族出身的项羽怎么会是对手。《史记》里刘邦的种种卑劣表现,其伪善奸诈绝对是个人精。不仅是项羽就算是“战神”韩信也被刘邦所迷惑。当年韩信在击败龙且后,项羽曾派武涉劝说韩信背叛刘邦,韩信拒绝了谋士蒯通建议,最终落得个命丧长乐钟室,三族尽数遭戮的悲惨结果。可见刘邦的迷惑力有多大。
项羽有自己的战略考虑,放刘邦无非是为施恩,以使刘邦能继续助其一臂之力,从而彻底摧毁秦王朝,建立自己的霸业。而事实上,“鸿门宴”之后项羽的这两个目的都已经达到。反之,如果项羽杀了刘邦,引起内讧,项羽恐怕连一个愿望都难以实现。
人人说项羽不能从善如流,但项羽正是听了项伯的话才放走了刘邦。“鸿门宴”上范增劝项羽杀刘邦,而项伯力保刘邦。项伯也是项羽的高参,项羽对其言听计从,而范增并没有提出足够有力的证据说服项羽,而且鸿门宴上未经项羽同意,便擅自叫项庄舞剑,借机刺杀刘邦,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是项羽所不能允许的。
其实,项羽并不是冥顽不化不听劝告的人。只要你说的有道理,哪怕是黄口小儿的话,项羽也肯听。当年项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下外黄,盛怒之下要活埋城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这时候只有十三岁的外黄令的小儿子劝说项羽要以德服人才能天下归心。项羽听后就真的赦免了那些计划被活埋的人。
人人都说项羽妇人之仁,但项羽正是爱民之人。项羽算是个性情中人,他不会像刘邦那样让两千妇女穿上铠甲引诱项军乘机自己逃脱,更不会像刘邦那样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把亲身儿女推下马车。项羽光明磊落,敢爱敢恨,才会有分食推饮的举动,才会见伤病者而落泪,才会演出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鸿门宴”上面对刘邦的卑微,项羽如果真的杀了他,那就不是真实的项羽了。
项羽是楚国项氏大族的后代,家族的“诚信守义、知恩图报”的信念早已留在血脉里。
项羽宁可在战场上与刘邦真刀真枪的打一场,也不屑于玩弄不仁不义的阴谋,宁肯阳谋,也不愿阴谋。因此,他才不顾范增的多次暗示,才宽容樊哙的不恭,甚至对樊哙十分赞赏。
杀刘邦,会玷污了项羽的英雄主义心理,他从来就不知什么是“怕”。垓下之围,即使只剩下二十八员骑兵,仍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中左冲右突,斩兵杀将,如入无人之境。虎狼之秦尚不在他眼里,何况区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刘邦。项羽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采用暗杀的手段来消灭刘邦。这就是他的英雄主义心理而不是狂妄自大。
《史记》作者司马迁也对项羽放走刘邦没有持否定态度。项羽的人生败局,错不在鸿门宴放过了刘邦。项羽失败的原因,其一背关怀楚,放弃了关中;其二放逐杀害义帝,致使自己陷于被动;其三尚力不尚德,不能以德感人。即使项羽“鸿门宴”杀了刘邦,恐怕还会有别人出现。任何人凭借武力“马上得天下”,如果得天下后不可能“马下治天下”,失败就是必然,自古例子多如牛毛。
千秋功罪任人评说,性情耿直西楚霸王项羽与到草民流氓刘邦,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必然造成了一个人的悲剧结局。
不过,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所以如此璀璨光芒,也正是因为有过如项羽这样的人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