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代,天下英杰荟萃,智者如云。其中,有一位智谋超群,堪比神仙的智者,他就是诸葛亮。他以智慧和谋略三顾茅庐,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被誉为“睿才星君”。
诸葛亮智谋无双,曾借助草船借箭和借东风,化解了蜀军的危机,击败了敌人。他还曾运筹帷幄,智慧出众,气势如虹,甚至一度智谋近乎妖异,让人感觉他似乎能掌控一切。
然而,尽管他智勇双全,治理国家有方,但他仍然是一个凡人,无法违背天命。最终,他因病逝世于五丈原,临终前被追封为“忠武侯”,以表彰他对蜀汉的忠诚和贡献。
据传,因刘备之子刘禅的愚钝和疏忽,诸葛亮的陵墓被抬走后不知所踪,即便刘禅本人也对此一头雾水。随后,诸葛亮的墓地成为千年谜团,谜底难寻。
直到1978年,专家们在陕西汉中偶然发现了诸葛亮的墓,这才逐渐揭开了历史的谜团。诸葛亮的陵墓外观令人惊叹,而墓内更是隐藏着无数珍贵宝物。各类兵书和智慧之宝琳琅满目,八卦法阵镇守其中,彰显其卓越的智谋和军事造诣。
而最让专家们惊讶的发现是,墓中竟然有关于刘备之子刘禅的记载,让人重新审视了阿斗的形象。他并非如历史所言的软弱无能,相反,他对诸葛亮有着深厚的敬意和依赖。在诸葛亮生前,刘禅对他的治理和决策都表现出极大的信任和依从,对于国家大事和军事谋略的掌控力也远非传闻所及。
这一发现让历史学家们重新评估了刘禅的形象,认为他或许并非扶不起的软蛋,而是一个明智而且懂得信任智者的明主。
在蜀汉争霸最激烈的时刻,诸葛亮早已洞悉自己将面临一场劫难,然而具体是生还是死,他却不得而知。
果然,在五丈原的一战后,他的旧疾再度发作,让他一病不起。这时,他终于明白,这场劫难,注定是一场死亡的劫数。
诸葛亮没有被困执念,而是以一颗超然的心态,将自己的遗愿密奏给了刘备之子阿斗。他希望自己的丧事不要张扬,也不要为自己选定地点安葬。他只希望四位壮汉用新绳新杠抬着他的棺椁,一路向南,直到绳断杠折的地方,就是他的安葬地。
同时,诸葛亮要求阿斗在必要时对外宣称自己的墓地在定军山中,并安排家人前去定军山举行哭丧仪式。
尽管外界流传着阿斗与诸葛亮不和、诸葛亮死后将对其报复的传闻,但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
阿斗非常尊重并坚决遵循诸葛亮的遗愿。他亲自找来四个壮汉抬着诸葛亮的棺椁,要确保将大臣安葬在他所期望的地点。尽管壮汉们在走了一天后感到疲惫不堪,由于棺椁的重量和担心绳子断裂,但阿斗坚持继续前行,对他们表示鼓励和感激。
在经过一番艰辛的旅程后,壮汉们仍然尽力坚持将诸葛亮的遗体运回目的地,但由于困劳过度,他们决定在一处荒郊野外停下来。然而,面对诸葛亮临终嘱托和对大臣的敬重,他们拒绝了放弃的念头。相反,他们决定暂时安置诸葛亮的尸体并小心翼翼地守护着。
不久后,其他三人听闻有人提议暗地里将尸体埋葬的计划,并感到震惊和愤怒。他们认识到这是对诸葛亮及其遗愿的极度不敬,绝对不能答应。于是,他们毅然站了出来,坚决拒绝了这个可耻的提议。他们决定等待壮汉们休息片刻后,继续将诸葛亮的遗体运回去。
最终,壮汉们恢复了体力,与其他三人一起,继续了艰苦的行程。尽管前路依然困难重重,但阿斗和其他人都怀着对诸葛亮的深深怀念和无比敬意,一同努力将大臣的遗体安全送回目的地。
阿斗对四人回来领赏,并未怀疑其中有什么诡计,慷慨地奖赏了他们。然而,后来他才恍然大悟,那四人用的竟然是新绳新杠,怎么可能在短短两天内就断裂?
于是,阿斗立刻命人将四个壮汉找回来,并好好招待他们。没过多久,四人就全部招供了。阿斗听到这个消息后悲伤至极,愤怒之余,下令将他们全部斩杀。
然而,当最后一个壮汉的人头滚落在地时,阿斗陡然间意识到大事不妙!
尽管尚未揭示诸葛亮的埋葬地点,相关证人却已去世,将这秘密带入阴间。不久后,刘禅(阿斗)在国家覆灭后投降,而诸葛亮的墓地也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
对于阿斗是真蠢还是真心恨诸葛亮,民间众说纷纭,无法定论。然而,从他的四个举动来看,却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刘备去世后,蜀国的实际统治者当属阿斗刘禅,而紧随其后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毕生为蜀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国家忠诚至极,因此当他去世后,全国纷纷要为他举行盛大的葬礼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根据《三国志谯传》的记载:“亮卒於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
这段记载说的是诸葛亮去世时,刘禅立即下令全国禁止举行奔丧活动,唯独鼓励学士谯周快速前往举行丧礼。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人的误解,认为刘禅对诸葛亮生前非常不满意,因此在他去世后以“防止扰乱军情”的借口不允许人们奔丧。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其实是诸葛亮生前的遗愿。他深知曹魏对自己忌惮万分,一旦自己去世,他们可能会借此机会来进攻蜀汉。因此,诸葛亮在临终前恳求刘禅不要办大规模的葬礼,以免引起曹魏的注意,让他们趁机发动进攻。他希望蜀国尽快安稳过渡,并且继续坚定地统治下去。
刘禅虽然心怀悲痛,但对于诸葛亮的遗愿,他毫不违背。他明白蜀国的安危在于稳固统一,所以他果断发布禁令,限制奔丧活动,以确保国家不受外敌的侵害。
虽然这一举动让许多人误解刘禅对诸葛亮的态度,但事实上,刘禅是真心尊重和爱戴诸葛亮的。他明白诸葛亮为国家做出的伟大贡献,也理解他生前的忧虑。因此,刘禅并未对诸葛亮心怀不满,而是以一个明智的君主的姿态,继续扶持蜀国,并且忠实地遵守诸葛亮的遗愿。
这样的决策和行动,正是一个明君应有的态度。尽管蜀汉最终灭亡,但刘禅对诸葛亮的尊重和忠诚却将永远流传于史册。
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百姓不仅要求为他举行盛大的丧礼,还强烈要求刘禅为他立太庙。刘禅起初并不赞同这一提议,因为在蜀汉的400多年历史中,从未有过大臣被立为太庙的先例。
尽管刘禅并非明君,但他对蜀汉作为汉朝续命王朝的地位有所了解,他认识到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章制度行事非常重要,超越礼仪去行事将被视为不忠。
然而,为什么后来刘禅又改变了立场,同意为诸葛亮立庙呢?这并不完全是百姓的呼声所致。
自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成为了刘禅最为信任的人。刘禅对朝政的能力有限,后期的努力也并不多,但诸葛亮给了他许多安全感。尽管刘禅无法完全理解诸葛亮的谋略和决策,但凭借着“相父”这个称呼,他感受到了两人之间宛如亲子般的深厚情感。
当相父去世后,刘禅在是否立庙的问题上陷入了徘徊。实际上,他内心所挣扎的并非是对诸葛亮的恨意,而是在孝和忠之间的抉择。他既要尽孝心,也要忠于汉朝的传统制度。这种心理的挣扎令他颇为痛苦,然而最终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个决定显而易见。
刘禅选择为诸葛亮立太庙,是他对相父的深深怀念和尊敬的表现。这一决定也表明他愿意继续尊重和遵循诸葛亮的遗愿,继续传承蜀汉的统治,并且将诸葛亮的功绩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虽然刘禅的才干有限,但他在立庙的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忧虑和犹豫,反而展现出他对蜀汉前任智者的敬意和深情厚意。他对诸葛亮的眷恋,也让后世对这位“扶不起的阿斗”有了新的理解。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果断废除了丞相制度,有些人误解这一举动,认为他急于削减诸葛亮在位时所立下的功绩。
然而,诸葛亮在世时,刘禅虽是蜀汉之主,但在国家大事上,只要诸葛亮有所建议,刘禅就绝不反驳。这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而诸葛亮这样做既是对刘备的负责,也是对刘禅的负责。
然而,这种情况不知不觉地留下了诸葛亮专权的印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刘禅废除丞相制度,并非是对诸葛亮的不满,而是对他的认可与尊重。
诸葛亮一去世,他的继任者是蒋琬,但并非担任丞相一职,而是大司马,主管政务。刘禅深知诸葛亮之后再无人能够替代他。
废除丞相制度实质上是刘禅增强中央集权的表现。当时蜀汉正面临本地和外地官员相争的局面,如果有人趁乱谋取专权,刘禅将无法处理这种局面。因此,废除丞相制度成为当下最明智的决策。
与此同时,为了平衡蒋琬的权力,刘禅还任命费祎为大将军,负责军事事务。这样一来,刘禅确保了政务和军事的平衡,防止了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一人手中。
刘禅废除丞相制度并非出于对诸葛亮功绩的否定,而是基于对国家稳定和治理的考虑。他在处理继任者和权力平衡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理智,这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君主所能做到的。因此,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的决策充分展现了一个明智君主的一贯风采。他对诸葛亮的尊重与纪念也将在历史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决定暂停北伐行动,有些人误解这一举动,认为这是刘禅对诸葛亮的怨恨表现。
起初,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因为蜀汉自立国以来,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都不及孙吴和曹魏,为了确保蜀汉的安全,刘备临终前嘱咐诸葛亮要继续北伐的事业。
北伐对于蜀汉来说不仅是刘备的遗愿,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诸葛亮在世时,蜀汉并非处于优势地位,如果不采取主动进攻,蜀汉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然而,诸葛亮一去世,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多年的战争虽然让蜀汉的领土扩大,但国力也因此削弱。如果继续北伐,国土或许会再次增加,但国库空虚,民生困苦,这样的战争势必会导致得不偿失。因此,刘禅决定暂停北伐,给蜀汉一个喘息的机会。后来,他派蒋琬、姜维进行小规模的北伐,但效果并不理想。
然而,刘禅对诸葛亮的感情非常深厚。诸葛亮见过刘禅从襁褓到牙牙学语再到叛逆期,陪伴了他的成长。当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曾因愤怒大开杀戒,处死了李邈这个对诸葛亮不敬的重臣。这表现出刘禅对已故诸葛亮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因此,刘禅绝对不是恨诸葛亮的人,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他对诸葛亮的情感深厚,无法被外人所挑拨。诸葛亮墓虽然上千年来不知所踪,但这位智者留下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将永远在历史中闪耀。究竟他的墓葬在陕西汉中的何处,只有等待专家的揭晓了。
当考古专家们查阅历史文献后,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诸葛亮墓是真实存在的!更令人震惊的是,据说诸葛亮墓就在《三国志》记载的定军山附近。
专家们随后勘察定军山附近,果然发现了一座高达4米的巨大坟冢,上面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侯之墓”。同时,在不远处,又发现了一座同样标着“汉丞相诸葛武侯之墓”的墓冢。两座墓冢相距不到百米,让专家们陷入了沉思。
一时间,有人怀疑这是盗墓贼故意混淆视听的伎俩,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可能效仿曹操,留下了72座遗冢。然而,当专家们揭开谜底时,事实却出人意料。
原来,当地的老百姓说,要分辨这两座墓的真假,只需看一块牌匾。这块牌匾是清朝嘉庆皇帝赐给诸葛亮墓的,用于纪念“显灵”的传说。200多年前,白莲教想攻破清朝的抚州县,然而当他们来到定军山时,却发现城墙根本攻不破。传言说,城墙上总有旗帜在晃动,但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连人影都看不见。
当地百姓为了吓唬白莲教,就散布诸葛亮显灵的传闻,于是白莲教惊恐地退却了。嘉靖皇帝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决定要表彰诸葛亮墓。陕西总督听闻有奖赏,便故意宣扬“诸葛亮墓显灵”的传闻,企图把奖励留给自己。
后来,总督为了更好地控制奖励,亲自在定军山上建了一座新墓,并立了一块墓碑。他认为书上记载的武侯墓在定军山,所以定军山上的墓肯定是假的。
然而,真武侯墓旁恰好有一座道观,住持为了区分真假,早早地将真墓的图纸标记下来。专家根据道观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真的诸葛亮墓,而它位于距离定军山稍远的地方。
尽管在真武侯墓内发掘的东西甚少,没有传说中的金银财宝,但它成为了陕西当地的一个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历史上的诸葛亮虽已逝去,但他的墓地依然让人们追寻着智慧与传奇的足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