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背后一定会有一个能干的辅助玩家,比如曹操的成功,一定和荀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只要了解过荀彧事迹的人,都会感叹:若是开始的时候,曹操不能得到荀彧的支持,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简直是在痴人说梦。荀彧此人最是能审时度势,他给出的的战略,堪比预言。
正是有了荀彧的大力支援,曹操才能在前线大展身手,最后一跃成为三国权势最大的人物。骄傲如曹操,也是对荀彧赞赏有加,甚至还存有畏惧的心理。
这并不是因为曹操胆子小,是荀彧的才能值得尊敬。就连有时候,身处战场的曹操都难以抉择的事情,荀彧总能准时为曹操送去计策,助曹操化险为夷。
亲身见识过荀彧执掌风云的样子,曹操知道用神机妙算这个词去形容荀彧一点都不为过。若光靠曹操一人佐证荀彧的,未免显得太苍白无力。
汉室势微的同时,各方势力渐渐崛起,属于皇家的领土被刮分,国家四分五裂,战火连天。这时候的曹操还是汉室的一员小将,但是他注定是要成为号令一方的人物。
曹操的心里,统一北方的种子早就生根发芽了。
奈何曹操手上能操控的军队很少,人才也稀缺,完全不能同一方霸主袁绍相提并论。曹操正头疼着,一个改变他命运的男人出现了。
毫无疑问,这个人的名字叫荀彧。原来荀彧一心只在汉室,袁绍的造反举动激怒了他,于是前来投靠曹操。
荀彧的本意是借助曹操的力量统一北方,再把势力交还汉室,和曹操属于合作关系。那时候的曹操正缺一个像荀彧一样的军师,自然马上就应了下来。
曹操笑的合不拢嘴,对荀彧说:“有你相助,大计可成。”
荀彧谦虚地回应:“我也不过是尽全力辅助你罢了,日后成就大业,靠的还是你自己的实力。”
自此,二人正式形成盟约。在荀彧的帮助下,曹操以自己的领地兖州为起点,开始了一统北方的行程。
但是荀彧向曹操献计,说收复领地不应该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当务之急应是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为将来的持久战做准备。
而且在出征前,应该扫除兖州附近的潜在威胁。只有大本营安全,前线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按照荀彧的计划,战前准备很快便完成了。这个时候,完全看不出曹操的军队有任何变化,直到官渡之战的开始,曹操才见识到荀彧的伟大之处。
军队的规模没有扩大多少,战斗力却有了大幅度上升,士兵几乎有以一敌十的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能用两万人击垮袁绍的十万大军。
曹军猛烈的攻势迫使袁绍退回城内死守,正面交锋比不过曹军,但是在自己的领地上,袁绍还是占优势的。
双方对峙许久,还是胜负未分。若不是有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可能曹军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又不得不夸荀彧有先见之明了,要不是早前囤大量粮草,官渡之战的战况可能就截然相反了。
不过曹操本人也不是没有起过退兵的念头,只是荀彧给曹操送了一封信,及时改变了曹操的想法。
曹操用了荀彧的计策,把袁绍的粮草给烧了个精光。很快袁绍就按捺不住了,决一胜负的机会终于到了。
袁绍大败后,带着残兵败将逃回老家河北。这时,荀彧又写信,让曹操务必往前追,绝对不能给袁绍东山再起的机会。
听从荀彧的建议,曹操很快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
虽然在前线奋战的是曹操,但后方的运筹帷幄是荀彧,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支援的?
不得不说,曹操是一个有智谋的将领,他一眼就看重了无主的徐州。拿下徐州,相当于向统一北方迈进了一大步。可惜曹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顾虑到自己的大本营兖州。
那时候曹操的兵还很少的,攻打徐州带走了大部分精锐部队,兖州自然没剩下什么力量。离兖州最近的吕布料定兖州空虚,乘机攻打。
守城的士兵吓得连脸色的变了,用颤抖的声音说:“吕布、吕布带兵攻过来了。”身为三国第一战将,吕布给人的压力就已经足够大了。
再加上兖州城内根本没有能和吕布对抗的能力,众人全部急的手忙脚乱。
只有荀彧冷静的坐在案前看书,他说:“莫急,我自有对策。”听到荀彧的话,报信的士兵才稍微放松下来,带着试探的语气问:“那大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吕布,荀彧派出兖州武力最强的一队人马前去迎战。因为一开始,双方打的有来有往,荀彧还留了一手,在略占上风时又派去增援。
一下子就把吕布的先锋军给唬住了。他们以为兖州城内还有余力,于是选择了撤退。
要是换成其他人,估计这个时候就该庆幸自己逃过一劫了。可是荀彧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他派人前去追吕布的兵,让对方彻底相信他完全有实力和吕布打仗。
吕布原以为兖州是一座空城,带来的人并不多。如果现在兖州有兵力,他有很大的可能性折在这里。想到此处,吕布也怕了,赶紧鸣金退兵。
荀彧临危不惧,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次灭顶之灾。
也是从这里开始,曹操给了荀彧绝对的信任。当然,荀彧也没有辜负曹操。吃到吕布突袭的教训,荀彧要曹操先扫除家门前的威胁,再出兵征讨袁绍。
曹操也是被吓到了,连连称是。后来曹操在外奋战,兖州的一切事务全权交由荀彧处理。
没想到荀彧不但把兖州打理的井井有条,还顺便关心一下前线的状况,时不时给曹操送去几条锦囊妙计。可以这么说,因为有荀彧,曹操统一北方少走了许多弯路。
加上有荀彧在,曹操根本不用担忧兖州的安全,可以全心全意地对付袁绍。都知道大本营是一个军队的根本,军队的各项需求绝大多数出于大本营的供给。
倘若没有一个可靠的人守着兖州,曹操绝对会在战场上分心。
而荀彧不仅给了曹操计策上的支持,还把自己的资源全部跟曹操共享。荀彧出生于世家大族,见识广,目光长远,这让他把防范于未然的想法根植于内心。
要维护一个政权,荀彧怎样发挥自己的本事的呢?
托了家族的福,荀彧人脉很广,认识许多能人异士。
这些能人,绝大多数被带进曹操集团,比如荀攸、郭嘉、陈群、钟繇、司马懿这些历史响当当的人物基本都是由荀彧亲自引荐到曹操队伍中来的。
这些人给曹操带来一股新生的力量,让他摆脱了无人可用的困局。除了这些本来就知根知底的人才外,荀彧还善于挖掘别人的潜力。
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得到荀彧的指点,成为曹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后来曹操展开统一北方的战争,这些或随军出征,或留守兖州,都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当然战争是最消耗人的行动,要是只靠荀彧一个人去找去请,那是远远不够的。
一劳永逸的方法是,让人才自己找上门来。
乱世出英雄,也最会埋没人才。在环境的逼迫下,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挤破头要表现自己。
荀彧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向曹操递出一份详尽招揽人才的方案。荀彧的计划了,把什么出身门第,知识学历全给划掉了,他要的只是真正有实力的人。
也就是说,只要能通过考核,都会被接收。曹操看完后,很是赞许,让荀彧放心大胆去干,他将会提供绝对的支持。
听说曹魏在大力招揽人才,门槛还很低,许多有志之士不远万里前来应试。
荀彧抓住这个机会,收了一大批人才。从这个时候开始,曹军已经开始有了三国最强一方的雏形。
对此曹操甚是满意,而且打败袁绍后,整个北方全部被曹操掌控,军队的规模空前扩大,甚至超过了袁绍最盛的时候。
看着曹操从一个小官,干到一人之下的丞相,荀彧笑了。他有预感,自己筹谋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随着权力的扩大,曹操的野心也在膨胀。现在他要的不再是高官厚禄,而是整个天下,他要称帝。
荀彧在曹操身上看见了当初袁绍的影子,他开始劝慰曹操把 北方领地控制权交换朝廷。起初,曹操支支吾吾就是不答应。
后来就是直接疏远荀彧,把荀彧的权力全给架空了,然后把人一脚踹开。
可怜荀彧谋划一生,全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就连当初由荀彧提拔起来的人,也全部对曹操唯命是从,曹操控制汉室已成定局。
荀彧终于不再坚持,接受了汉室的衰落,只是他没有选择坦然接受,最终还是郁郁而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