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激荡,继往开来。
十年前的2013年,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成立,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国家试验就此启航。这块彼时总面积仅有28.78平方公里的“新试验田”,承担着在新时期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任。
十年间,上海自贸区不断扩容,持续构建开放性制度创新体系,对标国际通行规则,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验田、推进高水平开放窗口、深化中外经贸合作等方面起到了桥梁作用,大部分制度创新成果已推广复制至全国自贸区。
尤其在金融领域,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建立以分账核算系统为主的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取消境外融资前置审批,推动一批证券交易机构、证券交易所在自贸区设置面向国际投资人的交易平台,“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一业一证”改革、“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实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支撑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排名中,上海从2015年9月的21位升至2022年3月的第4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及声誉持续增强。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扎根长三角、辐射国内外,秉承上海敢为人先的勇气与担当,也深度参与了上海自贸区十年间的金融改革与开放,奏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自贸区金融改开交响乐。
而参与其中的交行人,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他们在交行上海自贸区分行的十年,也是上海自贸区创新开放的十年,更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开拓进取的十年。
十年自贸生涯,从客户经理到团队长
2013年,罗骏超还在读研究生。彼时,上海自贸区刚刚成立,新闻媒体的报道、股市里自贸区概念股的一路飘红,无一例外地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了这一方圆28平方公里的区域。“负面清单”“扩大开放”等新鲜词汇自然而然成为了学校里议论纷纷的话题。
2015年,应聘交行上海市分行工作时需填报三个志愿,罗骏超毫不犹豫地将交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列为了第一个志愿,就此投入了这片热土,开始了与上海自贸区的奇妙缘分。
刚进入自贸区分行,行里就安排了国际业务专家为刚入行的年轻人讲解自贸区知识,FT分账核算单元、各类自由贸易账户、投融资便利政策等新观点扑面而来,让他们应接不暇。当时正是各类创新最为密集的时候,行里非常重视各类政策的学习。新的深化改革方案一出台,行长室随即牵头组织全行大会学习相关政策。总分行联动,多次在自贸区内组织企业行活动,一起到自贸区内各个标志性领域打卡。同事们也经常在一起讨论各项政策的运用,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情况时有发生,颇有恰自贸年少,挥斥方遒的气概。
除了学习政策,近几年来相关的业务也纷纷落地。罗骏超很早就跟着行内前辈接触了不少自贸区业务,比如,利用FTN账户加入海外银团,为某知名百货公司的海外主体发放人民币贷款;利用自贸区核准制改备案制的跨境投融资政策,为某明星企业的自贸区平台制定离岸并购方案,等等。
罗骏超认为,自贸区政策帮助境内的银行更加真切地触摸到了外面的市场,也帮助境内从业人员打开了格局,视野不局限于国内,还放眼到了整个海外。“一系列的创新业务让我迅速成长,凭借着这些业务经验,我和小伙伴们参加了不少总分行组织的练兵大赛,并获得了不少荣誉。”
蓦然回首,自贸已十年,上海自贸区已从最早的外高桥地区,扩充到了金桥、世博、张江、陆家嘴,全国各地的自贸区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罗骏超也从一名客户经理成长为团队长,做自贸区业务的心态也从最早的“小心翼翼”到了如今的“谈笑风生”。
“一方面,在和客户推介业务时,我们已经自然而然地会把自贸区业务揉入金融方案整体,区内外业务犹如专业歌手的高低音转换一样,不着痕迹地组成了一首金融交响曲;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接待其他省市自贸区的来访,与他们交流自贸区业务,聊起业务往事,不甚快意。”罗骏超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一名自贸区人,十年的自贸生涯让罗骏超收获颇多。在这里,他们弘扬创新精神、锤炼打铁意志,助力了机构的发展,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
十年再出发。他们始终坚信,在改革的浪潮中,创新的浪花不止,联动的业务不息,每位交行人将继续做好舵手,助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自贸区的窗口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十年历练,落地多项首单业务
2011年,江文卿进入交通银行,从事对公业务。2013年9月,伴随着中国首个自贸区的成立,江文卿加入了交通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积极参与到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发展中。
成立之初,他们的办公地点在外高桥,有点偏远,上下班有很多集卡车,新租的办公室里人也不多,各团队每日派一人过去做业务营销服务。那时自贸区管委会营业大厅人山人海,但很多人对自贸区的概念并不清晰,还在创新尝试阶段。
随着自贸区进一步发展,新客户新业务与创新不断涌现,工作也越发繁忙。自贸区成立的前两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及骨干客户经理,江文卿立志在金融改革浪潮中充当开路先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江文卿认为,在自贸区最大限度地激活改革动力、释放创新活力,让改革创新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是自贸试验区的鲜明特色。以往,一项改革创新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形成常态化的做法,往往要经历较长过程。然而,在自贸试验区,这样的创新活动每天都在酝酿、发生。
在自贸区工作的十年,借着自贸区金融改革积极推进的东风,江文卿展现出了“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担当,操作并落地了多笔分行乃至全国首单业务。比如,为中建投租赁(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交行首单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项下内保外贷业务,及自贸区分行首笔自贸分账核算单元项下融资业务;深入对接银泰商业FTN项下跨境银团贷款业务,这是交行与汇丰“1+1全球金融服务”模式下,首笔以人民币为融资币种、首笔通过境内分行而非离岸中心、首笔利用自贸分账核算单元开展的跨境银团合作;积极争取并操作完成全国首单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的人民币油气贸易结算,该笔交易标志着金融对我国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支持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持续的历练中,江文卿的业务能力也不断提升,并于2017年成长为自贸区分行的公司业务管理经理。
十年间,自贸区分行从苗圃变成森林,在自贸区的业务越来越多,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每年均有许多年轻的同事加入,网点数、员工数、党员数也在不断增加。“记得自贸区分行刚成立的时候,行里只有约20名党员,现在近80名党员了,队伍不断壮大。这些年自贸区分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学习活动,与政府、客户积极开展联学联建、听书记讲党史、学政策等,各营业网点及本部科室都建有党小组,互联互动,让党建服务更广的区域。”
江文卿感慨道,作为一名示范岗党员,很有幸能成为自贸区大家庭中的光荣一员,下一个十年将继续发扬自贸区精神,扎实苦干、勇于创新,为自贸区以及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十年磨一剑,敢为天下先。交通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员工的鲜活故事,也折射出上海自贸区的十年探索与蝶变,更是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创新求变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