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冰雪运动名宿杨扬,为即将征战巴黎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说了一句公道话:“近两年出现了体育饭圈化的现象,给一些运动员造成巨大困扰。对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和建设,应该成为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确保运动员专心发挥,在正能量的支持和鼓励下取得好成绩。”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火炬手杨扬在开幕式上传递火炬。 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体育“饭圈化”存在已久。前几天,陈芋汐在跳水世界杯连拿三个世界冠军后,只因全程用英语接受各国媒体采访,就被部分网友扣上“不爱国”“缺乏文化自信”的“帽子”:“中国的外交官外语都那么好,他们都坚持用中文发言,中国运动员代表祖国尊严,为啥要用英语接受采访?她是影射队友全红婵没文化,是赤裸裸的崇洋媚外!”
中国体坛苦“饭圈乱象”也久矣
早前,樊振东、王楚钦和杨舒予等知名运动员都曾公开呼吁抵制体坛的饭圈现象;去年年底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决赛,陈芋汐夺冠、全红婵获得亚军,赛后有观众现场质疑裁判,网上各种版本的“黑幕”层出不穷,引发网民对于体育“饭圈化”的热议和抵制。
部分网友和自媒体无端揣测制造矛盾。
部分自媒体带节奏。
何冲曾经发文批驳部分网友引发的“饭圈乱象”。
其实,中国体坛苦“饭圈乱象”也久矣,圈内人士反击饭圈化的行动没有停止。去年年底,作为全红婵的师兄,跳水奥运冠军何冲批驳“全红婵被压分”的说法,表示“饭圈化的思维和言行十分可怕”。这一次,在圈内更有分量的杨扬,再次带头抵制体坛“饭圈化”,足以表明刹住体育“饭圈化”歪风、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已刻不容缓。
以陈芋汐讲英语被批“不爱国”的怪象为例,部分网友利用大多数人素朴的体育爱国心理,通过“碰瓷”爱国主义的说辞,断章取义、博人眼球、赚取流量,本质是夹带近乎反智的极端民粹主义“私货”。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年仅14岁的伏明霞夺得10米跳台金牌,成为当时全球年龄最小的奥运冠军——赛后,她面对国外记者追问,一律按照队伍要求回答“不知道”,结果西方报纸第二天的标题是《中国奥运冠军竟是“不知道”小姐》。
伏明霞的不懂如何应对媒体,早就成过去式,随着中国社会、中国体育的不断发展,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的一举一动,既是展示中国运动员良好形象,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缩影。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不仅在赛场内全力以赴,更在赛场外友好交流,让体育大赛成为了文明互鉴、增进友谊的平台。
陈芋汐夺冠后用英语接受现场媒体采访,引发了部分网友的质疑。
在笔者看来,上海小囡陈芋汐此番夺冠后用英语接受采访,绝不意味着缺乏文化自信,而是纯粹寻求更便捷展开沟通交流,更是对外展现中国运动员的开放自信、国际视野和大气谦和形象。
只是说两句英语,怎么就在部分网友眼里成了“缺乏文化自信”和“不够爱国”?很显然,这是有人假借“爱国”名义,肆意攻击举报、混淆视听并扰乱秩序,对运动员的正常行为展开恶意联想和泛政治化解读,挑拨运动队内部正常的竞争关系。
所谓爱国背后是制造对立和仇恨
体育迷的“饭圈化”,尤其是“假爱国”“真挑拨”,对体育项目的推广、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这会让受众的关注点发生偏移,对于运动项目本身的关注减少,只聚焦场外情况发出莫须有的恶意猜测,不利于运动项目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3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进行的2024年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女子10米台比赛中,中国选手陈芋汐415.35分夺得冠军,全红婵获得亚军。 新华社发
其次,会给当事运动员以及相关人员造成困扰,增添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降低自我反省和学习的能力,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竞技水平和良性竞争。更深层次的危害,则是打击了中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社会各界努力打造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道德、风格、干净”的赛事环境被视而不见。
依旧以陈芋汐、全红婵之间的巅峰对决为例,原本这只是中国跳水队内部的良性竞争,是中国体育难以复制的宝贵财富,实现运动员个体、运动队集体和国家荣誉的三赢。
中国跳水最强势的“水花消失术”,恰恰来自全红婵、陈芋汐强强对话构建的双保险。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队友,更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绝代双骄”之间十分正常的内部竞争、提升实力,只会互相成全迎来一个更快、更高、更强的自己。
3月2日,冠军中国组合陈芋汐/全红婵在颁奖仪式上。 当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2024年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女子双人10米台比赛中,中国组合陈芋汐/全红婵以368.82分的成绩夺得冠军。 新华社发
体育赛场只有一个冠军,全红婵、陈芋汐每次同台竞技,都会有一个人无缘金牌。只是,体育追求的不只是金牌,而是呈现一个更好的自己。正因一个强大的对手的如影随形,中国双姝不断克服困难,追求个人极限,也帮助中国跳水队屡获殊荣。
不管是谁夺冠,无缘冠军的那一位或都会遗憾落泪,但这不妨碍她们擦干眼泪继续前行,继续为自己也为中国体育争夺下一份荣誉——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远比一个冠军、一枚金牌来得更重要。
遗憾的是,饭圈思维、饭圈乱象引发部分网友制造诸多反智言论和行为,只会人为制造矛盾、强化仇恨思维,这种挑唆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等粉丝群体互撕谩骂、拉踩引战、刷量控评、应援打榜等饭圈化操作,完全违背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初心。
全红婵、陈芋汐代表着中国体育运动员的两种发展轨迹、两种成才路径,都是中国体育优秀人才培养的成功和骄傲。两位选手、两种模式、两种背景,绝不应该彼此对立、互相否定、内部割裂。
3月2日,陈芋汐/全红婵在比赛中。 当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2024年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女子双人10米台比赛中,中国组合陈芋汐/全红婵以368.82分的成绩夺得冠军。 新华社发
全红婵出生于广东一个农村家庭,天赋惊人,通过体育改变人生轨迹;陈芋汐来自上海一个体育世家,父亲是体操教练,母亲是体育大学的老师,从小接受浓厚体育氛围的熏陶。不管她们如何走上体育道路,也不管她们一路走来遭遇更多的是顺境还是逆境,更不管她们来自城市还是农村,陈芋汐、全红婵始终没有放弃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始终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共同演绎分别站上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领奖台的一段佳话。
其实,两人在训练时是互帮互助的好姐妹,在竞技场是寸土必争的好对手,这样的“惺惺相惜”足以比肩当年世界网坛双雄桑普拉斯和阿加西、世界羽坛林丹和李宗伟的“林李大战”。全红婵、陈芋汐成为中国跳水绝代双骄的事实,也再次证明:成就你的不仅是你自己,更来自一个堪称伟大的“一生之敌”。
部分充斥饭圈思维的网友,似乎喜欢用全红婵出身农村的草根色彩,彻底否定陈芋汐来自上海的城市标签,诸多近乎反智言论纯属“低级红、高级黑”,实质无非是煽动情绪、放大矛盾、制造对立,更在抹黑中国运动员、运动队的良好形象。
牢记中华体育精神的本质内涵
“陈芋汐说英语是不爱国”“崇洋媚外”的炒作手法十分恶劣,不仅是夸大其词、移花接木的谣言,毫无依据上纲上线的背后,是这些自我标榜的“爱国者”通过刻意拉抬引战,绑架大多数人朴素的爱国主义情绪,霸占“爱国”的定义权。
早在两年前,中国奥委会就发布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
早在两年前,中国奥委会就发布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2023年亚运会期间,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挑唆参赛运动员粉丝互撕、控评等问题,收效十分明显。
按照少数网友“说英语就是崇洋媚外”的狭隘思维逻辑,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张雨霏与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紧紧拥抱,莫非也是“不爱国”?池江璃花子曾因身患白血病暂别泳池,经历了与病魔的漫长斗争,再次重返赛场,东京奥运会、福冈游泳世锦赛,两人都曾相约赛场相见。杭州亚运会,两人在全场观众的见证下再次重逢,诠释了跨越国界的友谊和体育的温度。张雨霏的举动,展现了中国选手、中国人内心的爱——诚如杭州亚运会主题歌《同爱同在》所唱:“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
在笔者看来,运动员是体育文化、体育故事的主要缔造者,也是最好的讲述者、传播者。国际大赛,中国运动员不但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赛场外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主动交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不管是张雨霏还是陈芋汐,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积极向上、真诚友善、阳光自信的风采。
杭州亚运会,张雨霏与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紧紧拥抱。
在巴黎奥运会到来之际,杨扬关于整治关于体育的网络饭圈乱象的建议,需要引发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平台在类似事件中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相关话题的传播和发酵,不能“作壁上观”坐收流量红利;有关部门也需要对“假爱国”“真挑拨”的网络乱象给予严厉打击;作为体育爱好者行业广大网友,更需要牢记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本质内涵,尽可能提供更多正能量的“阳光雨露”,助力运动员“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