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日前,“全红婵被饭圈吓哭了”冲上热搜。事发于9月1日晚,入住澳门某酒店的全红婵穿便服出门接人,因遭到数百粉丝围堵,无奈躲入女厕所,谁知竟有男粉丝打开厕所门,追进去举起手机狂拍,吓得全红婵失声哭泣。
全红婵的遭遇令人同情,个别粉丝的极端行为令人愤怒,而同情和愤怒过后,更重要的是追问粉丝何以如此疯狂,又该怎样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其实,热搜里的“饭圈”二字已然指明了事件的性质——毫无疑问,这是对“体育饭圈化”的再一次印证,也是饭圈化必然带来的副作用。对此,社会舆论已经进行过批评,执法机关对饭圈违法行为也有过惩戒,但这次“全红婵被吓哭”,显示出饭圈习气侵蚀中国体育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患。这一方面和饭圈的特质有关,饭圈本就具有某种程度的“集体非理性”;另一方面,体育饭圈化自有其来龙去脉,不从源头入手是无法根治的。
体育饭圈化的一大根源在于体育的娱乐化和明星化。曾几何时,运动员纷纷开设社交账号,晒训练、比赛及生活琐事,频繁和粉丝互动。这当然无可厚非。在这个鼓励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我,运动员也不例外。但部分运动员往打造人设、运营IP的方向发展,日益网红化、明星化,事情就逐渐变味了。事实上,在体育饭圈化过程中体育界不只是被动的客体。
这一点,比照饭圈化的鼻祖娱乐圈会看得更清楚。在娱乐圈,明星及其经纪团队才是饭圈经济链的真正推手,诸如明星争抢C位、粉丝威逼资方向“爱豆”让步、不同饭圈之间“互撕”、“铁粉”网暴“黑粉”等,背后常有经纪团队乃至明星本人的推波助澜。可见,整治娱乐圈的饭圈乱象,仅仅针对粉丝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关键是要规范和治理乱象的制造者和推动者。
娱乐圈如此,其他领域也如此,体育界更应如此。在我国,优秀运动员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得益于公共资源的倾斜。而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用于打造运动员个人IP不太合适。此外,运动员不完全等同于明星,作为承载国家荣誉的公众人物,他们负有引导公共价值观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说,运动员明星化理应审慎,要有明确的边界感。
反过来,粉丝也要摆正自己和偶像的位置,更要处理好自己和偶像的关系。由于体育确实带有娱乐属性,不少顶尖运动员又自带明星气质,因此运动员一定程度的明星化是不可避免的,粉丝的热爱与追捧也在情理之中。但凡事要讲究度。追星的前提是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所谓过犹不及,因过度追星而引发的悲剧,我们见得还少吗?
这其中,尊重运动员本身的意志和感受尤为重要。纵观全红婵在公共场域的表现,无论在社交平台上的发言,还是接受采访时的回应,都显示这是一位真心热爱跳水,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运动员。她显然是拒绝饭圈化的,这也是许多人喜欢全妹的理由。因为她朴实、真诚,有一种天真纯粹的可爱。因此,当全红婵成为饭圈溢出效应的受害者,就分外令人唏嘘。这也促使人认识到,通过去除过度娱乐化和明星化,进而摆脱饭圈化,让体育回归本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